赵晶 大国女工匠
发布人:吉晓芳老师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阅读次数:23612003年,赵晶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踏进了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门,成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数控车工。还在她读图吃力、甚至不会磨刀的时候,一位老师傅就对她说,再小的零件,最终也会成为战车的一部分,我们每加工一个零件,都是在为国防事业作贡献。这句话让赵晶醍醐灌顶,做好本职工作必须信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军工精神。赵晶说,“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一个人仅有工作热情还不够,必须要有知识,做知识型员工是我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控车床逐渐取代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是用电脑控制刀具,让冰冷的电脑程序按人的指令,灵巧地操作刀具,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这对数控车工的技术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更加严苛。赵晶像一位科研工作者,开始了对各种技术难题的破解,反复试验,研究参数,改进工艺,消除不稳定因素……
去年,国家级“赵晶数控大师工作室”成功挂牌,赵晶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三十多项技术革新,使生产工艺效率最高提升20倍。她最满意的一项技术创新项目是“螺纹钢套提质增效”。螺纹钢套加工量大,之前的工艺加工一个零件需65分钟,且精度差、废品率高。赵晶专门为数控车床编写加工程序。“编写程序涉及函数运算、计算机语言,比较复杂。我下班回家把程序一段段写在纸上,第二天上机操作,再修改完善。”那些日子,家里满是写满程序代码的草纸,一个模块又一个模块,赵晶编写的程序达三四万字节。经她改进后的螺纹钢套生产工艺一次可加工成形,用时仅5分钟。
2013年公司以强大的数控加工能力和大批高技能数控加工人才优势为依托,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加工能力为目标,成立了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同年,以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申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级“赵晶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升格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我们工作室。”这是赵晶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做出的承诺。工作室成员由生产一线高技能数控人才组成,工作室根据每个人各自的技术特点和擅长领域,结合当前数控生产的实际需求,研讨制定了一批具有操作性强、推广性高、高效低耗、拥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立项课题和攻关项目,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在工作室课题项目中,赵晶负责“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以螺纹钢套类零件的标准化加工为切入点, 赵晶通过一系列工作实践的研究,使螺纹钢套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其平均废品率降低30%,单件加工时间由改善前的65分钟缩减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班产量由从前的30件提高为80件,刀具费用节省30%,原材料费用节省5%。全年共可节约台时费用462100元,节约材料费13863元,两项累计节约47万余元。
她用十四年,斩获了太多的荣誉: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她能熟练使用镗孔刀、螺纹刀、切槽刀等十几种刀具,加工精度从0.1毫米、0.01毫米、0.002毫米直至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成为数控车床界著名的“女刀客”。
2016年4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大能手》节目的比赛现场,赵晶入围了最后10强,是现场选手中唯一一名“女刀客”。在高大的数控车床旁,身形娇小的赵晶格外引人注目。现场要求加工出一个薄壁酒杯,薄壁件加工本来就是车工加工的难点——厚了粗糙,太薄塌陷。最终,只有5个人车了出来,赵晶就是其中之一。她沉着冷静、技法娴熟,精彩的表现令所有观众印象深刻。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必须脚踏实地,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赵晶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师’称号对我而言是一个更高的起点,绝非是最后的终点。”赵晶被多所职业技术院校聘为客座讲师。她告诉那些即将进入企业的学生:掌握真本领,才无愧当代产业工人的称号。
赵晶:1998年从内蒙古考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机械工程系75981班学习(班主任霍振生),专业是数控技术。2003年毕业,进入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第四分公司工作。
2006年赵晶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华中数控大赛夺得了第一名;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华中数控大赛再次获得第一名;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组第二名。赛场上的成功和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使她快速成长为了一机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赵晶先后荣获“全区技术能手”、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级“赵晶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升格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7年6月赵晶光荣当选党的19大代表,2018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