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装备工业蓝皮书:转型升级中的装备制造业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阅读次数:1403来源:互联网
2012年6月6日,中国装备工业领域第一本理论书籍《2012装备工业蓝皮书——转型升级中的装备制造业》(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新书发布仪式。参加发布会的人士有装备工业领域的权威专家、优秀企业代表以及蓝皮书的编辑人员,与几十家全国知名财经媒体和行业媒体记者进行了热烈交流,并就行业内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蓝皮书是由装备工业领域第一民间智库——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CERC)发起,联合业内外知名学者数人,经过两年筹备,正式向业内推出的一本“智慧书”,由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亲自作序。蓝皮书第一次对装备工业领域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第一次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第一次对装备制造业进行专业排行(综合实力排行、品牌价值排行、最佳装备工业金融供应商……)。蓝皮书从实践的角度对装备工业的发展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促进中国装备工业由大到强有一定指导意义。蓝皮书的读者人群覆盖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生产一线的企业管理人员、相关产业研究机构以及机械领域的高校学生。蓝皮书每年出一本,定期向行业内外人士汇报CERC对装备制造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行业内的新问题、新形势、新趋势。
蓝皮书是由总论篇、理论篇、行业篇、案例篇和附录篇五部分组成,是首次站在全球视角,对装备工业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总论篇是对装备工业的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理论篇对装备工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行业篇选取7个代表性行业进行研究;案例篇选取了国外和国内各8个经典案例进行研究,尝试解读成功企业的“成功基因;附录篇收录了装备工业的数据和中工联创的部分研究排行。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在序言中,认为:经历了近十年井喷式的“膨胀期”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但是发展模式仍比较粗放,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总体上大而不强,进一步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等诸多压力。如何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下一轮制高点,是中国制造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总论篇对全球装备工业的形式进行了判断。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缓慢复苏之中,但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将发生一系列调整和变化,进入一个增速放缓、调整转型、竞争加剧的时期,装备制造业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自经济危机开始,已经进入新的十年(业内预测)发展周期。
另外蓝皮书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的“三个世界”的格局。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是第一世界,虽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依然掌握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核心的技术,是主导者;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些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距第一世界仍然有很大距离,是跟随着;其他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为第三世界,这些国家既无先进技术又没有太强的工业基础,是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者,与第一二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在探讨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有大到强方面,中工联创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实现“无为中的有为”。政府要在市场自动调节和政府调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既不能完全放任,也不能过度干预。二要打破所有制偏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给予市场中各种所有制主体以平等的机会。三是要大力培养原始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四是合理布局装备制造业,避免重复建设。五是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
理论篇对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各种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第一章提出了“智慧地球产业链”概念,未来装备制造业对地球生活状态改变进行了畅想和描述;第二章对日美德等国的装备制造业政策进行比较,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有很大启示;第三章对国际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形式进行了大胆预测;第四章探讨了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融资问题;第五章探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品牌文化、经营与精益管理;第六章探讨了集群技术创新政策机理分析;第七章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重组;第八章探讨了装备制造业的服务能力问题;第九章为观点观察,收录了一些行业内重要文章,如《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报告解读,装备制造业呼唤中国的乔布斯,德国制造业启示录,中国制造业危局等。
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行业篇选取了工程机械、机床、海洋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重型机械、电器工业,七个代表性行业进行了研究。分别从行业概述、行业外部环境、行业竞争格局、行业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除了取得了的重大成绩之外,重点分析了阻碍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工程机械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和市场竞争过度化倾向显现;机床行业问题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与国际潮流差异明显、高端技术被国外垄断、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稳定性有待加强、行业内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海洋工程面临的问题是海洋石油装备专业化程度偏低、数量少、类型单一、配套能力差、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核电装备领域主要问题是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研发周期长,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生产能力短缺,基础设备陈旧、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风电领域的主要问题是规划比较粗放、并网问题突出、系统调度难度加大、机组质量亟待提高;重型机械领域的问题是组织结构单一,活力不足、软硬件建设不协调,市场竞争力不强;电器工业是中国发展较好的领域,存在的问题有低端产能过剩,低价竞争严重、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薄弱、内需结构不合理、输配电设备仍被外资巨头垄断。
案例篇是蓝皮书的又一个亮点。选取了8家全球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和8家中国代表性企业,对其发展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国外8家案例都是全球闻名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很强借鉴意义;选取的中国案例中既有上海电气、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也有神马科技和宁波天生等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恰好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案例篇值得一提的是机床小强人系列案例,虽然企业规模很小但都属于专、特、精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走专特精道路是中国装备工业走向强大的一个可供选择途径。
蓝皮书附录篇公布了装备制造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华为(14999857万元)、潍柴动力(12515396万元)、三一重工(9212732万元)、中联重科(7933044万元)、上海电气(6842860万元);装备制造业最佳金融供应商,国家开发银行因长期对装备工业的支持排名第一,其他依次是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最具投资潜力装备制造园区,河北廊坊固安工业园区、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河北唐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广东广州南沙临港工业基地、天津滨海重机工业园、沈阳铁西新区、陕西西安泾渭工业园、河南洛阳洛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内蒙古包头青山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山东济南国家火炬计划先进机电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